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data/user/htdocs/temp/compiled/comments_list.lbi.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data/user/htdocs/includes/cls_template.php on line 262 Notice: can't write:/data/user/htdocs/temp/compiled/comments_list.lbi.php in /data/user/htdocs/includes/cls_template.php on line 264
本报记者 杜丽娟 北京报道
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全球范围内,当前共有9个司法管辖区正计划在未来几年启动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其中就包括中国。
其实早在2005年,中国就曾参与欧洲碳市场的交易,但此后数年,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仍主要以线下交易为主,碳市场机制也一直处于探索阶段。在此背景下,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以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碳排放成为中国碳市场发展的目标。
只不过与以往有所不同,这次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并对投资形成的具有碳汇能力且符合相关要求的生态系统,允许申请核证碳汇增量并进行交易。对社会资本来说,随着各行业对碳中和目标的推进,碳汇增量带来的收入将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碳汇交易
自7月16日全国碳市场鸣锣开市后,全球最大的碳市场正式上线交易,开盘当日交易总额达2.1亿元。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意味着我国在落实“双碳”目标的道路上又迈出重要一步。
随着碳市场的建立与发展,高耗能、高排放企业也将面临全新的市场环境与规则。此前,由于电力行业的碳排放强度高于其他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主要以电力行业为突破口,但种种迹象显示,只有不断扩大行业覆盖范围,才能更大程度减少碳排放。
为此,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投资、设计、修复、管护等全过程,其中重点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以政府支出责任为主(包括责任人灭失、自然灾害造成等)的生态保护修复。
北京大岳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永祥认为,此次《意见》由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而并非部委主导,从高度上进一步明确了其重要性。“对社会资本尤其是民营企业来说,参与相关产业投资后,如果能形成符合要求的碳汇,未来在碳市场进行交易后,企业就能获得可观的收入。”金永祥说。
对于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获得的收益,《意见》明确除了采取“生态保护修复+产业导入”方式,利用获得的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或特许经营权发展适宜产业外,还可以对投资形成的具有碳汇能力且符合相关要求的生态系统,申请核证碳汇增量并进行交易。
所谓碳汇,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相比传统林业,碳汇林业具备“交易”潜质,蕴藏着巨大商机。根据预测,2020年,全球碳市场交易额将达3000亿美元。
在金永祥看来,伴随国家对“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绿色能源革命的大幕已经开启,对零碳目标要求越严格,企业拥有碳汇指标进行交易的价格也会越高,相应地企业能获得的收益也会更多。“从这个角度看,社会资本如果能参与生态保护修复,未来有可能迎来重要发展机遇。”他说。
截至目前,全国已确定7个碳汇试点。此前,国家林业局在浙江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正式启动林业碳汇交易试点,阿里巴巴集团以18万元购买了1万吨林业碳汇指标,成为国内购买林业碳汇的第一笔交易。
公私合营
按照《意见》要求,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主要有自主投资、与政府合作和公益参与等三种模式。记者从多位市场人士处了解到,三种模式中,与政府合作模式的关注度较多。
在该模式中,社会资本可按照市场化原则设立基金,投资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对有稳定经营性收入的项目,可以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地方政府可按规定通过投资补助、运营补贴、资本金注入等方式支持社会资本获得合理回报。
一位地方财政系统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与政府合作模式中更多是对PPP模式的运用。“今年以来,地方政府对PPP模式的运用虽有回暖迹象,但受财政可承受能力等要求限制,PPP投资并未恢复到同期水平,如果生态保护修复允许采用PPP模式,意味着对市场会有更积极的影响。”
一直以来,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是党中央在公共服务领域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决定》的重要举措,该模式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了政府作用。
“十三五”期间,财政部会同相关部门协同推进PPP工作,通过放宽准入、引进竞争、统筹政府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了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变革。经过五年实践探索,PPP模式成为我国稳增长的重要抓手。
值得注意的是,全国各地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后,运用 PPP 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改善和环境保护治理,改变了政府投入负担重、污染治理设施短缺、处理能力不足的局面。
财政部PPP中心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PPP在污染防治与绿色低碳类方面的投资额达5.6万亿元,占全部项目的36.5%。
金永祥认为,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社会资本可以积累碳信用指标,未来国内碳交易市场成熟后,其不仅能够抵减一定量的碳排放,同时也有望进入碳市场进行交易。“对企业来说,这是一种长远投资,能为企业储存更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报告,截至2020年3月,中国森林覆盖率达22.96%,目前全世界森林覆盖率为30%。比较而言,中国的森林覆率还有扩大的空间,此时企业如果能参与生态保护修复,也不失为一种好选择。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环境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徐晋涛认为,生态系统碳汇虽然不能解决中国的气候问题,但却对降低社会成本很有帮助。“当前,在生态保护修复方面,中国处于领先地位,通过人工造林可以增强碳吸收能力,这对国家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非常大的贡献。”徐晋涛说。
(编辑:孟庆伟 校对:彭玉凤)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