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data/user/htdocs/temp/compiled/comments_list.lbi.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data/user/htdocs/includes/cls_template.php on line 262 Notice: can't write:/data/user/htdocs/temp/compiled/comments_list.lbi.php in /data/user/htdocs/includes/cls_template.php on line 264
10月20日晚8点,随着网友点击购物车,支付预购定金;值守在城市近郊的物流仓储基地工作人员,也第一时间调拨货物入仓、装箱……一年一度的“双11”购物狂欢季开启了。
近几年,“双11”的启动时间一年比一年早,倒逼物流企业提前进入“战斗”状态。今天,记者赴江宁探访南京物流企业最密集的板块——空港经开区,根据摸底预测,今年该板块包裹吞吐量将刷新纪录,从去年的1500万件飙升到2000万件。今天,该园区举行动员会,从物料、人员、交通、安全等方面再次进行部署。
大批“外援”集结,部分爆款已提前装箱
一辆辆大巴车,载着大批临时工从安徽、河南等地向园区集结,这是空港经开区近期最寻常的景象。
“我们正式员工有七八百号,‘双11’峰值人力需求约2300人。从10月14日开始,日均进人100位左右,边培训边上岗。今天预售开启,员工开始上夜班。”菜鸟江宁空港物流基地负责人解利军介绍。菜鸟江宁空港物流基地是菜鸟在南京部署的华东大型物流枢纽,预计今年“双11”包裹量将超过500万件,比去年提升30%。为了容纳临时工,基地临时借了一栋宿舍楼。
近日,百世江苏供应链南京江宁仓已经把工作流程细细捋了三轮,仓库内,十多万件纸盒、袋子、封箱胶带等物料已堆成了小山。据悉,这家供应链企业主要为“妖精的口袋”等南京服装品牌向外发货。
仓库主管王广慈说:“今年预计发货量在30万件,根据天猫规定的尾款支付时间,我们判断发货峰值将出现在11月1日-3日,以及11月11日-13日两个时间段。为了最快速度发货,仓库招聘了禄口周边的近200位临时工增援。商家的大部分货物已经运抵仓库,我们提前把可能爆款的组合套餐提前装箱,贴上单子就能发走。”
“双11”不仅仅是天猫、京东、拼多多这些线上平台的节日,南京实体店也积极参与,希望借节日把疫情损失的业绩拉回来。普冷国际物流公司是7-11便利店等超市的供应链企业,公司高级项目经理蔡亮也忙着招人手、租车辆。“人手、车次预计将增加三分之一以上。”他说。
拼效率,物流行业成科技“竞技场”
海量的包裹涌入物流企业,仅凭人海战术已难以招架,在人工智能、云计算的推动下,“双11”已成为物流企业的科技“竞技场”。
步入圆通江苏总部,自动化流水线蔚为壮观:传送带上包裹涌动,带有视觉传感器的机械手臂像严阵以待的“哨兵”,眼疾手快将各自的包裹分拣装袋。仓库一侧,一套全新的进港分拣设备10月19日刚投入使用,一个小时就处理了两万件包裹。
“物流企业在转型,咱们已经是科技企业了。”圆通江苏总部营运负责人严晓峰点开手机,向记者展示大数据后台,从前端物流车卸货到自动化分拣,每一个细节都一览无遗。机器的运作状况,在后台形成曲线图、饼状图,方便管理者对比,及时调整生产。“南京人购买力强,预计今年包裹量将在140万件,同比增长两成。由于引进了新设备,今年可以少招一些临时工。最近,我们还在酝酿设备'大换血’,总部已经在测试新的黑科技装备。”严晓峰说。
在空港的物流企业中, AGV机器人的身影随处可见,它们带着货架去找人,实现了“人不动,货架和快递箱动”,人类与机器亲密协作,效率大大提升。“双11”前夕,企业不约而同增加了AGV机器人的数量。
耗材循环利用,绿色低碳成风尚
今年“双11”前夕,中国快递协会向全行业发出绿色“双11”倡议,记者探访时发现,绿色倡议已经落实在空港物流企业的实际行动中。
菜鸟江宁空港物流基地负责人解利军介绍,“双11”期间,同一个人一天可能下好几个单,菜鸟的智能合单、智能切箱等技术,将自动合并包裹,减少耗材使用。菜鸟物流园区内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将提供清洁能源,助力减碳。在南京的菜鸟驿站,将试点“循环包材绿色寄件”项目,11月1日-15日期间,菜鸟驿站鼓励市民回收快递包装,参与回收的消费者每天可领取新鲜鸡蛋等礼品。
圆通江苏总部也把绿色低碳融入生产中,记者看到,中转运输袋原本是一次性材质,如今已替换为可以反复使用的环保袋。
空港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空港经开区集聚着中国邮政、中外运敦豪、菜鸟、圆通、顺丰、百世、苏宁易达等40多家物流相关企业。为了确保“双11”的顺利运转,园区已制定预案,在水电、交通、保障、医疗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并且政策上引导物流企业向绿色、科技的方向转型。
(杨淏涵)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