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data/user/htdocs/temp/compiled/comments_list.lbi.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data/user/htdocs/includes/cls_template.php on line 262 Notice: can't write:/data/user/htdocs/temp/compiled/comments_list.lbi.php in /data/user/htdocs/includes/cls_template.php on line 264 榆林调研为煤炭能源低碳发展定方向_低碳生活_新闻中心_云游碳惠—云南省碳汇自愿交易平台
首页 > 新闻中心 > 低碳生活 > 榆林调研为煤炭能源低碳发展定方向

榆林调研为煤炭能源低碳发展定方向

中国经济时报2021-09-16

本报记者 周子勋

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榆林市考察调研,来到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考察时强调,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要按照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对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立足国情、控制总量、兜住底线,有序减量替代,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

煤炭能源必须走低碳发展新路

“中国短中期离不开煤炭,这意味着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就必须走清洁煤炭、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阶段如果我国煤炭能源要较快实现转型,一个重要前提是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增长能够替代煤炭能源需求增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员周健奇向本报记者表示,尽管新能源具有对煤电的替代趋势,但新能源产业成熟发展仍需时间,包括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形成、市场主体成长等。整个产业生态有较大提升空间。在此期间,用好丰富的煤炭资源是我国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的必然选择。

“当然,煤炭能源发展决不能再延续老路,必须走低碳发展的新路。”周健奇说,市场不是不需要煤了,而是需要高质量的煤。在“三新一高”下,煤炭能源的变革主要体现为发展模式的变革,核心是低碳发展。

山西省能源研究会理事长程章对本报记者说,煤炭能源的低碳发展道路就是要突出“低碳转型、绿色发展、能源革命”三个主题。

加快煤炭精益供应模式转型

程章表示,煤炭能源作为碳中和背景下减排的重点,其产能削减和技术突破都需要较长周期,短期煤炭能源核心地位无法动摇,行业集中度或进一步提高。

“中国的采煤技术已进入世界第一序列,煤电规模世界第一。在传统化石能源开发上,中国经历了一个非常艰难的追赶过程,现在不可能说放弃就放弃。”程章说,如何正确处理煤炭能源行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难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周健奇指出,首先,实现精益供应是煤炭供给侧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其次,消费终端减排不仅要对终端用煤设备的软硬件升级,还需要从供给侧提升商品煤的品质。再次,由于大量采用间歇性的新能源,而消费对稳定供能的需求不变,因此,煤炭供应对能源安全的保障性功能将进一步提升,只有通过精益供应才能将煤炭的稳定性和新能源的间歇性有机融合。

多方面着力促进煤炭能源发展转型升级

林伯强表示,未来清洁能源发展空间具大。传统能源行业必须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把握当下难得的转型发展机遇。

“传统能源产业发展要在资源、能源、环境极限以及‘双碳’目标之间实现平衡,需要宏观、中观、微观三方共同努力。”周健奇表示,在宏观层面,需要充分理解总书记讲话精神,客观定位传统能源产业,并非不需要,而是需要更好。在产业中观层面,确保传统能源产业逐步降速、加快提质,杜绝一刀切。在企业微观层面,积极、全方位践行低碳发展。

周健奇认为,煤炭能源发展要实现转型升级,一是进一步深化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培育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煤炭产业新体系。二是推进煤炭需求侧管理。三是强化煤炭产能的科学管理。

程章认为,煤炭能源发展要从四个方面着力实现转型升级:推动煤炭能源消费革命,着力促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炭能源供给革命,着力提高能源供给质量和效率;推动煤炭能源技术革命,着力提升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煤炭能源体制革命,建立起政府管制、财税政策、市场手段、法律法规相结合的低碳化发展机制,实现煤炭能源发展转型升级。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
友情链接
国内最权威、最可靠、最专业的碳汇网站

CopyRight © 2018-2024 云游碳惠—云南省碳汇自愿交易平台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高新区科高路1612号火炬大厦3层1号 联系电话: 400-6811-508 QQ 1123088691

ICP备案号::滇ICP备2024032483号 您是访问本站第 1853471 位访客

全国服务热线

400-6811-508

扫码关注我们

在线
客服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9:00-18:00

选择在线客服马上在线沟通:

客服
热线

400-6811-508
服务热线

扫码
访问

扫码关注我们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