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data/user/htdocs/temp/compiled/comments_list.lbi.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data/user/htdocs/includes/cls_template.php on line 262 Notice: can't write:/data/user/htdocs/temp/compiled/comments_list.lbi.php in /data/user/htdocs/includes/cls_template.php on line 264 今年暴雨频发,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_低碳生活_新闻中心_云游碳惠—云南省碳汇自愿交易平台
首页 > 新闻中心 > 低碳生活 > 今年暴雨频发,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今年暴雨频发,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新京报2021-08-18

未来80年,沿海地区的海平面将持续上升,以前百年一遇的极端海平面事件,到本世纪末可能每年都会发生。

文3101字,阅读约需6分钟

新京报见习记者 王景曦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李立军

8月9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日内瓦发布了最新评估报告,科学家们指出,由气候变暖导致的全球各区域和整个气候系统的许多变化为几千年来甚至几十万年来前所未有:未来80年,沿海地区的海平面将持续上升,以前百年一遇的极端海平面事件,到本世纪末可能每年都会发生。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将该报告称为“全人类的红色警报”。

报告显示,人类的行动有可能决定未来的气候走向。从未来20年的平均温度变化来看,全球升温预计将达到或超过1.5℃,除非立即、迅速和大规模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否则将升温限制在接近1.5°C甚至是2°C都将是无法实现的。

气候变化正随着进一步升温而加剧。当全球升温达到1.5℃时,热浪将增加,暖季将延长,而冷季将缩短;当全球升温2℃时,极端高温将更频繁地达到农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临界耐受阈值。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尘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的核心成员之一,参与了该报告决策者摘要的逐行审议,记者就此采访了巢清尘。  

━━━━━

中国年平均气温升高速度比全球快1/3

新京报:全球升温1.5℃或者2℃有何不同?为什么仅仅0.5℃的差别,带来的影响差别却这么大?

巢清尘:全球升温指的是全球范围的平均值,但人们所经历的情况往往与全球平均状况有很大不同。例如,陆地升温比海洋快,而北极地区升温幅度则是全球平均的两倍以上。

在数值上看起来微小的全球升温,会给人体健康、自然环境带来巨大影响。据此前报道,如果全球气温较前工业化水平升高1.5℃,也就是比现在的水平高约0.4℃,全球14%的人口将至少每五年暴露在一次严重的热浪中;如果升温达到2℃,这一比例会更高。

此外,在全球升温达到1.5℃的时候,北极夏季没有海冰的频率,是每百年至少一次;当升到2℃的时候,是每十年至少一次。虽然0.5℃的差异看似微小,但给气候系统带来的却是一个整体的、非线性的影响。

新京报:报告显示,气候变化正在加剧水循环。这会带来更强的降雨和洪水,但在许多地区则意味着更严重的干旱。这是为什么?今年汛期我国暴雨(如河南暴雨)频发,是受这个全球气候大背景影响吗?

巢清尘:IPCC的报告给出结论,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大部分地区强降水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加。

有研究表明,地球大气每升温1℃,就能多吸收7%的水蒸气,并在日后形成降水,这实际上就是气候变暖加剧了水循环的表现。另外,全球变暖后水的蒸发加剧,一些地区就变得更干旱了。

今年汛期我们国家暴雨频发,一定是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有着密切关系,同时也与一些大气环流——比如中纬度西风带环流的异常有一些关系。

新京报:《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中描述了中国气候变化,与这份IPCC报告相比,中国气候趋势与全球相比有何不同?

巢清尘:IPCC主要讲的是全球的、全景式的气候变化,中国蓝皮书主要关注中国的气候变化。二者除了研究的范围不同,在研究划定的起止时间,也略有不同。IPCC与之前发布的蓝皮书,两者在研究结果上可以相互印证。

比如,从1951年到2020年,全球陆地表面的年平均气温升温速度大概是每10年0.2℃,同一时期,中国的年平均气温升温速率比全球陆地升温速率大概快了1/3,这样的结果可以在两份报告里互相印证。

━━━━━

无确切证据证明“所有极端天气事件都由人类造成”

新京报: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人类活动是造成近百年全球变暖的主因。从第一次报告的“极少”,到第二次报告的“可识别”,到第三次报告的“可能(>66%)”,再到第四次报告的“很可能(>90%)”,以至第五次报告的“极可能(>95%)”。这次的报告可以说明人类活动对气温上升有全部责任吗?

巢清尘:这个数据只能说明可信度一次比一次高,但是不能说人类活动对气温上升要负全部责任,全部责任这种用词就是不准确的,只能说我们对人类活动与气温上升之间关系的信度更确定了。

新京报:报告显示将热浪、强降水等极端事件归因于人类影响的证据均已增强。有些人认为极端天气事件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极端天气事件多大程度上是由人类行为造成的?

巢清尘:现在没有确切证据证明所有的极端事件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在对天气事件的归因和研究中,目前比较明确的是,把与温度有关的极端事件归因于人类活动,这个信度是比较高的。另外,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增加了与热带气旋相关的强降水,这个信度也比较高。

此外,把农业干旱、生态干旱也归因于人类活动,目前只能得到中等信度的结果。很多数据的局限性阻碍了对全球尺度整体趋势的明确监测。但不是所有的极端天气事件都是人类造成的,这里肯定有一些非人为的原因,还在进一步的研究中。

新京报:人类行为影响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加剧特定天气气候事件(如极端热浪和强降雨事件)。人类行为-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这样的因果链合理吗?

巢清尘:这个是不合理的,并不是所有的气候变化都与人类活动有关。从现有的文献可以看到,人类活动主要造成了大气、海洋、陆地的变暖,更多是跟温度有关的影响。

在这三个圈层之外,还有很多气候变化,比如冰冻圈、生物圈中的一些极端事件。其他的变化尚不能完全认为都跟人类活动有关,所以在表述中要避免将人类活动的影响扩大到整个气候系统,也不能完全以这样的因果链将三者联系起来。

━━━━━

气候变暖与工业革命以来累积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关

新京报:报告中指出,低或很低温室气体排放情景可在数年内对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浓度、空气质量产生可识别的影响。由此造成的全球地表温度变化的趋势差异可在20年左右的时间内从自然变率中识别出来。这是否意味着若全球进入低排放情景,20年左右之后全球地表温度会有明显的下降?

巢清尘:首先要明确,气候系统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响应有滞后性。我们今天气候变暖,也是由工业化革命以来两三百年间的累积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

另外,不同的气候要素,对温室气体排放反应的时间尺度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温室气体很快就能影响温度,但是海平面上升、积雪融化等,反应的过程就要慢一点。以海平面上升为例,即使温室气体全都停止排放,海平面上升仍然会持续数百年甚至到上千年。由于气候系统对温室气体反应的滞后性,温室气体排放不仅影响现在,还会影响未来。

另外,气候变化不是看一年、几年这样很短的时间。气候变化的趋势要在20年或者30年的时间范围中来研究,小于这个时期就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某一年温度降低了,但是并不代表气候变冷了;某一年温度变高了,也不代表未来的气候温度会一下子变高,它可能还会在波动中变化。

报告里说,全球进入低排放情景20年后,全球温度能从自然变率的波动里看出降缓的态势,但也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不会有非常明显的下降。当然,就像我上面说的一样,温度会比海平面等一些反应过程表现得更明显。

新京报:报告提出,基于对气候过程、古气候证据以及气候系统对增强的辐射强迫响应认识的提高,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对平衡气候敏感度(ECS)的最佳估计值为3℃,其范围也比AR5更窄。这说明了什么?

巢清尘:平衡气候敏感度是指当气候系统或气候模式达到平衡态时,由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加倍引起的辐射强迫,所产生的全球平均温度的变化。在2013年的第五次评估报告里,给出的全球平均温度变化范围是1.5℃到4.5℃。这次评估报告给出的范围是2℃到4℃,并且这次给出了一个最佳估计值, 3℃。

这个范围更窄了,就意味着气候模式对未来预估的不确定性变小了,在估算未来全球剩余排放空间上有了一定的进步。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
友情链接
国内最权威、最可靠、最专业的碳汇网站

CopyRight © 2018-2024 云游碳惠—云南省碳汇自愿交易平台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高新区科高路1612号火炬大厦3层1号 联系电话: 400-6811-508 QQ 1123088691

ICP备案号::滇ICP备2024032483号 您是访问本站第 2032153 位访客

全国服务热线

400-6811-508

扫码关注我们

在线
客服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9:00-18:00

选择在线客服马上在线沟通:

客服
热线

400-6811-508
服务热线

扫码
访问

扫码关注我们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