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data/user/htdocs/temp/compiled/comments_list.lbi.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data/user/htdocs/includes/cls_template.php on line 262 Notice: can't write:/data/user/htdocs/temp/compiled/comments_list.lbi.php in /data/user/htdocs/includes/cls_template.php on line 264 全球变暖致“气候难民”激增_低碳生活_新闻中心_云游碳惠—云南省碳汇自愿交易平台
首页 > 新闻中心 > 低碳生活 > 全球变暖致“气候难民”激增

全球变暖致“气候难民”激增

媒体:参考消息网 作者:内详2022-04-27

据《日本经济新闻》4月24日报道,伴随全球变暖而来的异常天气正在多地制造大量“气候难民”,其数量已经是因武装冲突导致的难民数量的三倍,有测算显示,到2050年之前,气候难民规模可能超过2亿人。自然灾害不分国界,各国必须就防灾和难民问题建立合作。

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专家尼尔·蒂托马梅尔说:“虽然每个雨季都会暴发洪水,但频率和规模都不同以往。”他3月乘坐直升机前往南苏丹北部的部落地区,目睹了一些不寻常的现象。

当地机场的跑道在2019年被水淹没,房屋、农田、家畜都被洪水冲走,食不果腹的人只能选择背井离乡。去年主要在该国北部肆虐的洪水造成80多万人受灾,其中半数沦为难民,受到内战和自然灾害的双重打击。

报道说,与通常为躲避战乱和政治迫害的难民不同,气候难民是因为自然灾害失去土地和居所的难民。据国内难民监测中心(IDMC)的数据,2020年全球产生了3070万气候难民,而同期因冲突沦为难民的为980万人。

最大的原因是自然灾害频发。世界气象组织的数据显示,洪水、干旱等灾害的发生频率已从上世纪70年代的每10年711起增加到21世纪10年代的每10年3000起。

在季节等周期性因素之外叠加全球变暖,导致近年来的灾害破坏力不断上升。去年,喜马拉雅冰川融化引发大规模雪崩和洪水,造成印度北部数十人死亡。南非城市德班及其周边地区则遭遇到创纪录的连续11天的暴雨袭击,洪水泛滥导致1.3万户民众失去家园。

报道说,气候变化也在全球各地引发移民潮。世界银行去年发布的报告警告说,2050年前最多将有2.16亿人沦为难民,其中8600万来自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4900万来自亚太地区,4000万来自南亚。

为了遏制气候难民增加的速度,有哪些行之有效的对策?

受热带风暴影响,潮汐高位和洪水不断侵袭孟加拉国西南部地区,过去10年里已有数万气候难民移居到了港口城镇蒙格拉。这是因为当地政府不仅完善了堤坝和排水系统等的防洪功能,还给移民提供了工作机会,从而使得他们能够安居乐业。

但找到解决办法的发展中国家仅仅是一部分。联合国减少灾害风险办公室负责人水鸟真美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发展中国家必须优先应对眼前的粮食危机和冲突,防灾工作的优先度并不高,而发达国家可以在这方面做出更多贡献。”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具备危机意识。世界经济论坛在今年1月的报告中强调说,必须建立起保护气候难民的国际机制。联合国也在2018年通过了相关文件,要求各国加强应对,比如为气候难民跨境避难提供签证便利。

世界气象组织的估算显示,截至2019年的10年间,气候变化导致的经济损失已达1.4万亿美元,40年的时间里扩大至此前的8倍。损失额激增也反过来证明,由于自然灾害导致城市基础设施、工厂、住房等基本生活资料不复存在,越来越多的人沦为难民。

削减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发展中国家灾害预测能力、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加强防灾教育、接纳难民……为了避免气候难民人数超过两亿成为现实,国际社会正面临很多需要合作应对的课题。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评价等级:
评论内容:
验证码: captcha
友情链接
国内最权威、最可靠、最专业的碳汇网站

CopyRight © 2018-2025 云游碳惠—云南省碳汇自愿交易平台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高新区科高路1612号火炬大厦3层1号 联系电话: 400-6811-508 QQ 1123088691

ICP备案号::滇ICP备2024032483号 您是访问本站第 2358859 位访客

全国服务热线

400-6811-508

扫码关注我们

在线
客服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9:00-18:00

选择在线客服马上在线沟通:

客服
热线

400-6811-508
服务热线

扫码
访问

扫码关注我们

回到
顶部